ISWC OpenIR
全部 所外 国外
文章名称 第一作者 下载量
摇臂式喷头设计原理 蒋定生 金兆森 827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李佳佳 726
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研究进展 张岁岐 722
黄土丘陵区翻白草光合特性的研究 步秀芹 673
长武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土壤水分深剖面分布特征比较 武阿锋 668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党亚爱 632
21世纪中国粮食再上新台阶的新思路 彭珂珊 616
不同倍性小麦材料对水分和密度条件的响应 刘立生 604
马家塔露天煤矿复垦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研究 温明霞 596
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研发重点 赵西宁 577
本氏针茅与柳枝稷光合生理生态特征比较研究 周秋平 577
ANSWERS模型及其应用 张玉斌 537
盘式吸渗仪吸渗率计算方法比较 付秋萍 510
黄土高原坡地苹果园土壤肥力及矿质氮累积分析 闫亚丹 467
干旱下植物气孔运动的调控 张岁岐 450
半干旱区柠条林利用土壤水分深度和耗水量 郭忠升 442
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特征及其防治途径 陈绍宇 441
人工降雨条件下谷子地留茬的水土保持效应研究 王荚文 427
植物功能性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研究进展 龚春梅 422
施氮对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土壤矿质氮的影响 陶武辉 418
利用城乡废弃资源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功能 杜璇 418
泥沙连通性研究方法进展 严晰芹 417
土壤改良剂节水增产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马军勇 404
陕西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朱显谟 403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赵丽英 397
混凝土薄壳球形水窖结构的优化设计 张仕华 389
浅论黄土高原集雨补灌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赵西宁 386
REE示踪条带施放法研究坡面土壤侵蚀垂直分布规律 琚彤军 384
土壤氨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赵彤 380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土壤干燥化特征与粮草轮作土壤水分恢复效应 王美艳 378
Estimating spatial mean soil water contents of sloping jujube orchards using tempo.. Gao Xiaodong 372
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黄占斌 364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及边坡防护研究 吕惠明 360
农业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韩文霆 358
黄土高原气候变迁、植被演替与土壤干层的形成 李裕元 353
Improving agricultural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and semiarid areas of China Deng XP 353
开垦草地对土壤有机碳库构成与来源的效应 王百群 352
土壤团聚体研究进展 卢金伟 345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响 牛文全 33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其对策 高照良 332
Impacts of land use change and climate variability on hydrology in an agricultural.. Li Zhi 322
小麦抗旱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张林刚 319
西北黄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刘国彬 314
黄土区退果还耕对黑垆土硝态氮积累和迁移的影响 郭胜利 313
模拟降雨条件下不同材料覆盖对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 李丽霞 313
Response of ho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to mulching practices under planted gr.. Liang Yin-Li 312
黄延高速公路边坡植被与土壤特性调查研究 张展 308
对河南省中部地区退耕还林(草)试点工作的建议——以河南省中牟县为例 高照良 308
~(137)Cs示踪技术背景值研究进展与建议 刘志强 306
Effect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on soil erosion and the spatio-temporal v.. Quan Bin 298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态变化过程试验研究 高素娟 297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 李国庆 296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李林育 294
Effects of tillage and plastic mulch on soil water, growth and yield of spring-sow.. Zhang Shulan 292
沥青混凝土在土石坝防渗上的应用 方正三 290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王艳 287
聚丙烯酸钠对3种土壤持水能力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庄文化 284
The effects of no-tillage practice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Zhang Fengyun 282
DCA、CCA和DCCA三种排序方法在中国草地植被群落中的应用现状 贾晓妮 280
Deri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hydraulic equation for variable-rate contour-control.. Han Wenting 279
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及模拟降雨设备简介 郑粉莉 277
干旱对西部生态系统的影响 彭珂珊 277
中国东北地区近百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高鹏 277
Influences of grass and moss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on sloped loess surfaces.. Pan Chengzhong 274
Effect of vegetation changes 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Zheng Fen-Li 273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韩文霆 270
E_0值对潜水蒸发计算精度影响分析 付秋萍 269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穆兴民 269
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周萍 268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安韶山 268
浅析世界粮价动荡背景下的中国粮食发展地位 彭珂珊 267
干旱胁迫下沙棘叶片细胞膜透性与渗透调节物质研究 韩蕊莲 265
Long-term impact of farming practice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pools an.. Wang Yi 263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碳氮比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张彦军 263
砂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李卓 262
Changes in soil properti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soil micronutrients after 18 ye.. Wei Xiaorong 262
Spatial patterns of foliar stable carbon isotope compositions of C-3 plant species.. Zheng Shuxia 261
黄土高原降水计算插值与插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 段建军 25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灌溉远程监控系统 郁晓庆 259
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全氮含量的影响 苏静 257
20万年来黄土剖面土壤发生学特征与侵蚀环境演变 贺秀斌 256
Temporal changes of soil hydraulic propertie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s Hu Wei 256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晶晶 256
黄土丘陵区生态修复地不同抗侵蚀植物的消长变化过程 邹厚远 253
Effects of rock fragments on water movement and solute transport in a Loess Platea.. Zhou Beibei 253
秦岭植物志 (第一卷) 崔友文 王作宾 付坤俊 郭本兆 于兆英 253
SWAT模型及其应用 丁晋利 252
聚丙烯酰胺的水土保持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晶晶 250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及治理 李永红 250
近60年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进展 李锐 248
Spatial variability of soil total nitrogen and soil total phosphorus under differe.. Wang Yunqiang 248
黄土坡面不同侵蚀带侵蚀产沙关系及其机理 郑粉莉 246
Effects of Vegetation Cover and Rainfall Intensity on Sediment-Bound Nutrient Loss.. Zhang Guan-Hua 246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王德轩 246
小议陕北风味小吃 彭珂珊 244
青甘地区资源植物及其评价 孙林夫 汪立直 李沛琼 许重九 244
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土壤种子库特征与季节动态 王宁 243
铵态氮肥对黄土高原典型土壤氮素激发效应的影响 李紫燕 243
锌缺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莉 243
不同水分处理下冬小麦旗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 赵丽英 241
全部 所外 国外
文章名称 第一作者 下载量
农业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韩文霆 107
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研发重点 赵西宁 94
泥沙连通性研究方法进展 严晰芹 91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李林育 85
植物根系分泌物主要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李佳佳 84
土壤氨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赵彤 75
黄土结构性分析及新认识 田堪良 7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及治理 李永红 70
基于景观尺度的水电站生态风险评价 王兵 51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李妙宇 50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韩文霆 50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王艳 49
土壤胡敏素的自由基特性、氧化还原性及其影响因素 石亚芳 44
生物炭对土壤N2O和CH4排放影响的研究进展 颜永毫 42
多种微塑料提取方法在中国典型土壤中的应用 赵小丽 42
1961 -2014 年黄土高原地区 降水和气温时间变化特征研究 顾朝军 41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灌溉远程监控系统 郁晓庆 40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进展 姬洪飞 40
青藏高原土壤侵蚀研究进展 陈同德 40
砂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李卓 39
持续降雨条件下黄土边坡稳定性试验研究 马蓓青 38
聚丙烯酰胺的水土保持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晶晶 36
锌缺乏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张莉 36
窟野河流域河川基流量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 雷泳南 35
陕北丘陵沟壑区撂荒地自然恢复植被的组成结构与数量分类 焦菊英 34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Nano-SiO2 for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S.. Xingchen Zhang 33
小麦抗旱性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张林刚 32
Philip模型与修正的Green-Ampt模型互推参数的特性分析 范文涛 32
快速培育黄土高原苔藓结皮的关键影响因子 杨永胜 32
地表糙率对坡面流流速影响的试验研究 施明新 32
黄土坡面细沟侵蚀过程 谭贞学 30
地表粗糙度对坡面流水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施明新 30
我国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退化的原因及恢复技术初探 杨孔雀 29
Meta-analysis of green manure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and crop yield in norther.. Dengke Ma 29
滴灌灌水器流道堵塞及防治研究进展 刘璐 28
不同覆盖度条件坡面水流阻力规律 王俊杰 28
夏玉米低定额畦灌田间试验研究 阳晓原 27
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邱莉萍 27
非工程措施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张俊飚 27
不同砾石类型对工程堆积体侵蚀规律的影响 王雪松 27
黄土塬区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机制 任媛媛 27
陕北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土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 孟庆香 26
中国东北地区近百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高鹏 26
EN-1对黄土性固化土水分垂直入渗特征的影响 刘月梅 26
土壤砂砾覆盖对入渗和蒸发影响研究进展 关红杰 25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发展趋势与未来研发重点 吴普特 25
保水剂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李晶晶 25
散孔材与环孔材树种枝干、叶水力学特性的比较研究 左力翔 25
基于能坡线法的微灌双向异径毛管设计 鞠学良 25
论高粱的抗旱性及在旱区农业中的地位 山仑 24
干旱对不同冬小麦旗叶光合产物供应能力的影响 王征宏 24
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颗粒组成和氮矿化势的关系 金发会 24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赵丽英 24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回顾和展望 郑粉莉 24
Response of hot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to mulching practices under planted gr.. Liang Yin-Li 24
ANUDEM—专业化数字高程模型插值算法及其特点 杨勤科 23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穆兴民 23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石灰性土壤有机磷组成及有效性的影响 杨绍琼 23
生物炭和 PAM 共施对黄绵土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张妙 23
DCA、CCA和DCCA三种排序方法在中国草地植被群落中的应用现状 贾晓妮 22
不同CDE模型对硒在黄绵土中运移特性的模拟研究 丛伟 22
土壤结皮研究进展 李浩宏 22
1982—2015年中国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对植被NDVI变化的影响 金凯 22
生物炭对关中塿土不同形态钾素含量的影响 王亚琼 2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进展及其对策 高照良 21
容重对土壤水分入渗能力影响模拟试验 李卓 21
地膜小麦增产节水效果与适播期研究初报 王恒俊 21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白盛元 21
大籽蒿精油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氧化活性 李海亮 21
氮磷钾肥施用对全球小麦籽粒锌浓度的影响 王义霞 21
丛枝菌根中养分转运、代谢、利用与调控研究的最新进展 王浩 21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党亚爱 20
俄罗斯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李代琼 20
土壤磷素研究进展 来璐 20
黄土坡面土壤侵蚀动力过程试验研究 李占斌 20
森林枯枝落叶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评价 吴钦孝 20
黄土丘陵区植物叶片与细根功能性状关系及其变化 施宇 20
气候变化对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Ⅱ)——近52年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蒋冲 20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 李国庆 20
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的类型与特征 赵暄 20
我国食物(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措施 徐小英 20
宁南山区红梅杏桃小食心虫的发生与防治 白岗栓 20
不同施肥模式对春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硝态氮残留的影响 郑利芳 20
迷宫流道转角对灌水器抗堵塞性能的影响 牛文全 19
新型土壤改良剂对冬小麦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杜红霞 19
黄土丘陵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含水率的影响 王国梁 19
人工模拟降雨大厅及模拟降雨设备简介 郑粉莉 19
基于小波多尺度分析的DEM数据综合研究 于浩 19
Change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long-term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 Li YY 19
1952-2008年延河流域降水与径流的变化趋势分析 邱临静 19
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地土壤水分垂直变化 王振凤 19
关中灌区需水与用水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 王超 19
秸秆和生物炭添加对关中地区玉米 - 小麦轮作 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陈静 19
延河流域水沙变化及其对降水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 刘强 19
高产抗旱优质谷子新品种辐谷7号的选育与推广利 马建中 18
盘式吸渗仪吸渗率计算方法比较 付秋萍 18
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及坡位草本群落生物量及多样性研究 周萍 18
侵蚀环境撂荒地植被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协同效应 戴全厚 18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刘国彬 18
EPIC模型中土壤氮磷运转和作物营养的数学模拟 李军 18
全部 所外 国外
文章名称 第一作者 下载量
泥沙输移比的研究方法及成果分析 李林育 22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危害及治理 李永红 21
现代雨水利用技术研究进展与研发重点 赵西宁 19
农业环境信息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韩文霆 15
生态足迹研究进展述评 王艳 13
黄土结构性分析及新认识 田堪良 13
中国水土流失的基本概况及其综合治理 王占礼 12
石灰性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颗粒组成和氮矿化势的关系 金发会 11
聚丙烯酰胺的水土保持机制及研究进展 李晶晶 11
土壤结皮研究进展 李浩宏 11
基于能坡线法的微灌双向异径毛管设计 鞠学良 11
泥沙连通性研究方法进展 严晰芹 11
坡沟系统侵蚀产沙及其耦合关系研究 肖培青 10
迅速全面恢复植被是根除河害之本 朱显谟 10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生态服务功能的物质量化分析 高照良 10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 陈芙蓉 10
土壤氨化过程中微生物作用研究进展 赵彤 10
陕西黄土高原刺槐枯落叶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陈亚南 10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Nano-SiO2 for Improving the Properties of Cement-Based S.. Xingchen Zhang 10
土壤类型和添加有机物料对铵态氮回收的影响 李紫燕 9
西部大开发中的科技情报工作 陈桂荣 9
聚丙烯酰胺(PAM)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进展 员学锋 9
中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缓发性灾害研究 彭珂珊 9
旱地春小麦对有限灌水高效利用的研究 邓西平 9
黄土高原沟谷侵蚀速率研究──以洛川黄土源区为例 白占国 9
双累积曲线方法理论及在水文气象领域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穆兴民 9
关中灌区需水与用水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分析 王超 9
黄土塬区春玉米氮肥 - 水分 - 产量关系研究 杨忠浩 9
露天矿排土场平台- -边坡系统侵蚀形态 及径流产沙特征 速欢 9
氮添加对人工油松林土壤碳组分的影响 李志聪 9
土壤胡敏素的自由基特性、氧化还原性及其影响因素 石亚芳 9
云雾山草原区不同植被恢复阶段土壤团聚体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 华娟 8
砂粒含量对土壤水分蓄持能力影响模拟试验研究 李卓 8
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潜在植被分布预测与制图 温仲明 8
田面微地形对滴灌灌水均匀性的影响 朱德兰 8
中国水土保持科技发展战略思考 李锐 8
逆境生物学研究如何为发展我国旱地农业服务 山仑 8
覆盖条件下旱地施肥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王渭玲 8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灾害与逆转措施 彭珂珊 8
Change of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under long-term natur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 Li YY 8
嘉陵江流域近50年降水量演变规律分析 段文明 8
气候变化对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Ⅱ)——近52年秦岭南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蒋冲 8
砒砂岩陡坡面径流水动力学特征 苏涛 8
黄土丘陵区坡地侵蚀对土壤呼吸的影响 裴会敏 8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环境微生物生态学中的应用研究 进展 姬洪飞 8
黄土塬区玉米大豆不同间作方式对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及其机制 任媛媛 8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精量灌溉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韩文霆 8
丛枝菌根中养分转运、代谢、利用与调控研究的最新进展 王浩 8
黄土高原不同地貌类型区农田土壤有机碳 采样布点方法研究 张圣民 8
高产抗旱优质谷子新品种辐谷7号的选育与推广利 马建中 7
黄土高塬沟壑区董志塬沟头溯源侵蚀特征及其防治途径 陈绍宇 7
基于日雨量的延安地区降雨侵蚀力动态特征分析 廖鑫 7
黄土丘陵区人工刺槐林土壤活性有机碳与碳库管理指数演变 薛萐 7
子午岭地区植被演替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特征研究 吕春花 7
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李芬 7
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模型研究 赫晓慧 7
特大洪灾后对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 王占礼 7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面临的新问题再思考 彭珂珊 7
非工程措施在灾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张俊飚 7
人工油松林系统水土保持功能的叠加效应 赵鸿雁 7
白于山山区大扁杏生产中的问题分析 白岗栓 7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若干科学问题 刘国彬 7
嫁接黄瓜地上部的南瓜根系分泌物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戚建华 7
坡面侵蚀分布特征动态变化过程的REE示踪法研究 琚彤军 7
活性氧清除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 赵丽英 7
土壤磷素研究进展 来璐 7
保水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黄占斌 7
氮磷配施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吸肥特性的影响 王旭刚 7
黄土高原林草植被建设的地带性特征 陈云明 7
不同功能型植物光合特性及其与叶氮含量、比叶重的关系 郑淑霞 7
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土保持对小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 穆兴民 7
黄土高原暴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及点面关系 王万忠 7
美国西区植物引种站介绍 李秧秧 7
努力提高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 彭珂珊 7
防治缓发性灾害将是一项艰巨的战略任务 彭珂珊 7
沟坡侵蚀REE示踪法试验研究初探 吴普特 7
跨世纪三峡库区土地资源最佳配置问题与调控途径之研究 彭珂珊 7
中国东北地区近百年来降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高鹏 7
黄土坡面细沟径流输沙对水动力学参数的响应 谭贞学 7
退耕背景下安塞县商品型生态农业系统耦合关系 李奇睿 7
黄土性土壤固化对黑麦草生长和根系活力的影响 刘月梅 7
1949-2008年黄土高原沟壑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分析——以陕西长武县为例 张建军 7
不同空间尺度土壤水分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王信增 7
Philip模型与修正的Green-Ampt模型互推参数的特性分析 范文涛 7
地形和土地利用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小流域土壤无机碳分布的影响 张瑞 7
物种分布模型理论研究进展 李国庆 7
牧草调控绵沙土坡面侵蚀机理 赵春红 7
黄土区沟道阶梯状边坡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机理 刘佳鑫 7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入渗试验研究 白盛元 7
基于 PenPan 模型中国蒸发皿蒸发量的 时空变化及成因分析 朱晓华 7
河套灌区农业水土资源时空匹配格局研究 郑久瑜 7
工程堆积体坡面工程措施减流减沙效应的试验研究 牛耀彬 7
黄土高塬沟壑区植被恢复对沟头土壤团聚体特征 及土壤可蚀性的影响 王文鑫 7
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 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王宝荣 7
季节性冻融区解冻期土壤分离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孙宝洋 7
土壤初始含水率对微孔陶瓷渗灌入渗特性的影响 陈玺 7
浅谈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 黄瑾 6
不同灌溉制度对玉米根系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岁岐 6
黄土高原典型土壤剖面土壤颗粒组成分形特征 党亚爱 6
大气NH_3升高对不同供氮水平下小麦叶片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 李静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