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WC OpenIR

浏览/检索结果: 共252条,第1-10条 帮助

已选(0)清除 条数/页:   排序方式:
干旱胁迫下不同基因型小麦干物质 转运对产量形成的影响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卷号: 39, 期号: 6, 页码: 62-72
作者:  丁彤彤;  李朴芳;  曹丽;  龙欣源;  刘波;  马永清
Adobe PDF(2181Kb)  |  收藏  |  浏览/下载:65/36  |  提交时间:2022/02/23
小麦  基因型  干物质  叶绿素  维管束  抗氧化防御系统  产量  
覆膜对不同播期冬小麦根系 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卷号: 39, 期号: 6, 页码: 136-145
作者:  陈紫薇;  丁奠元;  董文俊;  王乃江;  李悦
Adobe PDF(2887Kb)  |  收藏  |  浏览/下载:61/26  |  提交时间:2022/02/23
地膜覆盖  晚播  冬小麦  根系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施肥对黄土丘陵坡地农田 土壤质量和谷子产量的影响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卷号: 39, 期号: 5, 页码: 76-83
作者:  高小峰;  闫本帅;  吴春晓;  王国梁
Adobe PDF(124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07/53  |  提交时间:2022/02/24
长期定位施肥  氮磷配施  土壤质量  土壤酶活性  谷子产量  
不同耕作措施对枸杞土壤水热动态、 生长及果实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1, 卷号: 39, 期号: 3, 页码: 91-99
作者:  王嘉昕;  高晓东;  赵西宁;  周艳清;  吴普特
Adobe PDF(2485Kb)  |  收藏  |  浏览/下载:77/21  |  提交时间:2022/03/28
枸杞  耕作措施  土壤水热  生长参数  产量和品质  
泾河流域粮食产量与生产潜力时空分布 特征及其与MODIS-GPP 的关系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6, 页码: 192-08
作者:  扶松林;  孔令颖;  周海香;  刘文兆
Adobe PDF(51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12/45  |  提交时间:2021/04/08
植被初级生产力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  粮食产量  泾河流域  
基于称重法对影响蒸发蒸腾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分析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3, 页码: 40-09
作者:  苏彦尹;  范兴科
Adobe PDF(2893Kb)  |  收藏  |  浏览/下载:95/35  |  提交时间:2021/06/01
蒸散发  时间尺度  气象因子  温、湿度  非线性拟合  
基于称重法对影响蒸发蒸腾量的 主要气象因子研究分析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3, 页码: 40-09
作者:  苏彦尹;  范兴科
Adobe PDF(4022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03/46  |  提交时间:2021/05/24
蒸散发  时间尺度  气象因子  温、湿度  非线性拟合  
泾河流域粮食产量与生产潜力时空分布 特征及其与 MODIS-GPP 的关系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6, 页码: 192-199
作者:  扶松林;  孔令颖;  周海香;  刘文兆
Adobe PDF(510Kb)  |  收藏  |  浏览/下载:134/53  |  提交时间:2021/09/16
植被初级生产力  作物气候生产潜力  粮食产量  泾河流域  
基于 Google Earth Engine 平台的 关中冬小麦面积时空变化监测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3, 页码: 275-280
作者:  郭新;  王乃江;  张玲玲;  郭永强;  褚晓升;  冯浩
Adobe PDF(179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90/28  |  提交时间:2021/09/02
遥感  冬小麦种植面积  时空变化  MODIS NDVI  Google Earth Engine  关中地区  
西南地区耕地复种指数的时空格局 演变及影响因素 期刊论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20, 卷号: 38, 期号: 3, 页码: 222-230
作者:  张闯娟;  何洪鸣
Adobe PDF(1769Kb)  |  收藏  |  浏览/下载:87/33  |  提交时间:2022/01/07
耕地复种指数  时空格局演变  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集约度  西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