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土高原粮果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 及其环境效应研究 |
| 李 丽 霞
|
学位类型 | 博士
|
导师 | 郝 明 德
|
| 2007-06
|
学位授予单位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
学位授予地点 | 北京
|
关键词 | 黄土高原
粮果生态系统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重金属
环境效应
|
摘要 | 重金属是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释放到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农药化肥等的施用,污水灌溉、污泥处理等都能增加对农田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的人为输入量。土壤重金属的迁移转化是土壤圈物质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研究了粮果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变化、形态分级以及迁移转化规律,一方面可丰富生态系统重金属迁移转化理论;另一方面为防止黄土高原土壤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所得主要结论如下:
1外源微肥与小麦产量、土壤微量元素及重金属的关系
1.1施用微肥小麦多年平均增产6%以上,其增产效应在不同降雨年型差异显著。常态年微肥增产机率大于54%,施Cu肥时平均增产13.1%,施B、Zn、Mn肥时增产6.3%以上。干旱年施用铜肥和硼肥增产机率为83.3%,小麦分别增产11.8%和10.8%;施用锌肥增产5.5%。丰水年施Mn肥平均增产10.5%,施Zn肥平均增产9.3%,增产机率为80%。
1.2长期施用微肥能增加耕层土壤相应微量元素含量,施铜肥时土壤全Cu增加75.2%,有效Cu含量增加5.75倍。施锌肥时土壤有效Zn含量增加3.58倍。施用锰肥时有效Mn含量增加40.1mg/kg。不同微量元素的剖面分布不同, 20-60cm土层有效Cu含量降低,60-100cm含量略有增加;100cm以下土壤有效Cu含量逐渐减少。有效Zn含量在O-60cm差异显著,含量随土层加深而迅速下降。土壤有效Mn在80cm左右土层有累积现象。
1.3长期施用微肥时土壤砷含量降低;土壤汞含量因施肥和土层而异,施Cu肥时0-5cm土层汞含量为0.064mg/kg,降低19.0%,5-10cm汞含量为0.606mg/kg,增加1.9倍;10-20cm汞含量为0.369mg/kg,增加3.9倍;Mn肥能
I
增加0-5cm土层汞含量,5-10cm和10-20cm土层含量明显下降;施B、Zn和K肥时汞含量降低。土壤镉含量在施Zn、Mn、Cu肥时增加3.4%~12.1%,施B肥时降低11.8%。土壤铅含量在施用B、Mn、Cu肥及K肥时降低8.6%~28.9%。土壤铬含量因微肥种类而异。
2农田生态系统中的土壤重金属研究
2.1小麦连作单施化肥或肥料配施时0-5cm土层汞增加6~182%;单施磷肥及肥料配施时5-10cm土层汞含量增加,10-20cm汞含量的变化与5-10cm相似。0-5cm土层砷含量仅在施NP时增加5.9%,单施氮肥或磷肥及肥料配施能增加5-10cm土层砷含量。施N、P、M、NP、NPM时10-20cm土层砷含量增加,施NM、PM时土壤砷含量降低。长期小麦连作不施肥,0-5cm、10-20cm土层汞含量较裸地减少36.5%和26.0%。
2.2玉米连作施NPM和轮作施NP肥时,0-5cm土层汞含量分别增加82.7%和48.1%;5-10cm分别增加18.6%和74.4%;10-20cm土层汞含量在连作施NPM时降低20%,轮作施NP肥时增加48.0%。玉米连作施NPM,0-5cm土层砷含量增加,5-10cm、10-20cm砷含量降低;轮作施NP时0-5cm、5-10cm和10-20cm土层砷含量分别较裸地增加47.3%、40.5%和43.3%。
2.3豌豆和苜蓿地土壤砷含量增加极显著,苜蓿连作施用NPM时 0-5cm、5-10cm、10-20cm土层砷含量较裸地分别增加29.0%、31.3%和26.5%;小麦和玉米系统次之。不同作物系统0-5cm土层砷含量增加1.5%~41.7%,汞含量在0-5cm土层增加15.4%~82.7%,5-10cm土层增加4.7%~107.0%;在10-20cm土层,苜蓿、玉米系统汞含量分别减少52.0%和20.0%,小麦、豌豆系统汞含量分别增加78.0%和22.0%,不同土层汞含量差异显著。豌豆和苜蓿系统土壤Cd含量分别增加26.4%和8.6%。苜蓿、豌豆、玉米、小麦系统土壤Cr含量分别为70.93mg/kg、70.92mg/kg、77.30mg/kg和77.87mg/kg。
3果园生态系统的土壤重金属研究
3.1土壤铜含量随树龄增加而增加,0-60cm土层Cu含量增加7%以上;6a果园深层土壤铜含量较高,6a以上果园耕层铜含量较高。果园土壤残渣态铜约占80%,其作物有效性低,在土壤中累积量超过了50kg/hm2。0-60cm土层潜在可利用态铜的累积量为30-40 kg/hm2;可交换态铜的累积量约为10kg/hm2。果园土壤锌含量因树龄而异,26a果园耕层锌含量为114.89mg/kg,较6a果园增加2.43
II
倍,铁锰氧化物态锌超过了56%,残渣态约占35%。果园土壤0-40cm土层锌的累积量为166.9~468.1kg/hm2,作物可利用态锌仅4.7~14.6kg/hm2,大部分以不可利用态或潜在可利用态存在。
3.2土壤Cr含量随树龄线性递增,36a果园Cr含量较6a果园增加17%以上。果园土壤耕层Cr的累积量为100~150kg/hm2。6a、15a果园土壤耕层可交换态Cr和铁锰氧物态Cr各占22~25%,36a果园可交换态Cr占1/4,较6龄果园增加58.9%,潜在可利用态Cr较6a果园增加51.9%。20-40cm土壤Cr含量以0.797mg/kg.a的年均增长速率线性增加。40-60cm土壤Cr的累积量为110~135kg/km2,潜在可利用态铬占52~60%,15a以上果园较6a果园增加15%以上,36a果园较6a果园增加41.9%。长期种植苹果树能改变土壤可交换态Cr和潜在可利用态Cr的含量和组成。
3.3果园土壤Cd含量0-20cm > 20-40cm > 40-60cm,随树龄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6a、15a、36a果园0-40cm土壤残渣态镉约占70%,其它形态含量较少。26a果园耕层土壤残渣态镉占39.7%、铁锰氧化物态镉占26.9%、可交换态镉占23.8%;20-40cm土层残渣态镉占51.7%、铁锰氧化物态占25.8%;可交换态占3.5%~16.8%;40-60cm土层,65%以上的镉以残渣态存在于土壤中,铁锰氧化物态占16~22%,可交换态小于7%。
果园生态系统土壤铅含量随树龄按抛物线规律变化;土壤汞、砷含量也随着树龄的增加而变化,15年是果园土壤汞、砷含量变化的转折点,15年前与后,果园土壤汞、砷含量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黄土高原;粮果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试验;土壤重金属;环境效应 |
语种 | 中文
|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
条目标识符 | sbir.nwafu.edu.cn/handle/361005/9970
|
专题 | 水保所知识产出(1956---)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
李 丽 霞. 黄土高原粮果生态系统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 及其环境效应研究[D]. 北京.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7.
|
除非特别说明,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并保留所有权利。
修改评论